• <source id="loave"><optgroup id="loave"><i id="loave"></i></optgroup></source>
    1. <ruby id="loave"><optgroup id="loave"><acronym id="loave"></acronym></optgroup></ruby>
      <cite id="loave"><li id="loave"></li></cite>

      <rp id="loave"></rp>
      <source id="loave"><meter id="loave"></meter></source>
    2. <rp id="loave"></rp>
    3. 東城區召開在建文化產業園區工作座談會

      時間:2022-07-08 【打印】

      7月7日下午,東城區召開在建文化產業園區工作座談會,區委書記孫新軍出席會議并講話。座談會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海英主持。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鵬,中國體育報業總社黨委書記、董事長高超,中國體育報業總社黨委委員、總編輯曹勇,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慶革,北京金隅投資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傳輝,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際華首文(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予等在建文化產業園區實施主體單位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圖片

      會上,區文促中心介紹東城區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建設情況。與會的中國科傳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產業園、中國體育文化產業園、沙灘后街22號首開·首院文化金融產業園、金隅龍順成文化創意產業園(二期)、金隅金臺·共享際、隆福寺文創園(二期)、北京·祿米倉新視聽產業園等7家在建文化產業園區負責人圍繞“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主題發言,并匯報園區建設發展情況。

      圖片

      孫新軍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東城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情況,對今后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工作強調了四點意見:

      一是持續“騰籠換鳥、筑巢引鳳”,推廣“胡同里的創意工廠”發展模式。文化產業園區是實現騰籠換鳥和加快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東城區作為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先行區,積極探索以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城市更新新模式,大力支持既有低效產業園區“騰籠換鳥”和老舊廠房更新改造,推出了嘉誠胡同創意工場、南陽共享際等一批高附加值、有特色、成長性好的文化產業園區。下一步,東城區將繼續統籌優化全域布局,用好存量資源,挖掘工業遺存的歷史文化和時代價值,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建設文化產業園區,完善工業遺存改造利用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存量資產利用,把城市存量空間打造成為城市文化產業的承載空間,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業態,隨形就勢打造產業類聚的“文巷”。大力建設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為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及多元化發展提供優質空間載體和配套服務。

      二是強化政策賦能作用,優化園區高質量發展“軟環境”?!稏|城區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導則》的出臺,“一園一檔”機制的建立,助力靶向推動園區提質增效、提高文化產業園區的人均和地均產出。未來,東城區將持續推出配套支撐政策,加大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資金、空間、人才等方面保障。強化機制賦能,在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框架下,設置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專項工作組,推動重點項目落地見效。深化與國家相關部委、北京市有關部門合作,為文化產業園區鏈接高能級平臺資源。借力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拓寬文化企業國際化發展渠道,為國際交往提供有文化內涵的空間載體。強化資本賦能,發揮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作用,用好文化金融創新發展專項政策,促進文創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文化產業園區整體對接,與駐園文化企業精準合作,用好“文菁”文化+產業基金,拓寬園區及企業融資渠道。強化人才賦能,建立完善“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招引保障機制,搭建數字內容、創意設計等文化領域的“眾創空間”,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切實打造文化人才集聚區。

      三是提升園區服務效能,打造文化創新創造“培養皿”。一直以來,東城區積極推動文化園區由單一盈利模式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部分園區深挖服務升級路徑,打造“承包+策劃+招商+運營+服務”的經營模式,努力搭建高品質、全周期服務生態。下一步,要持續增強運營服務品質,鼓勵有市場競爭力的園區運營主體加強資源整合,向規?;?、集約化方向發展,通過品牌經營、上市等方式輸出成熟管理模式,實現更大經濟產出。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提升運營管理標準化、智能化水平,搭建文化科技融合技術平臺,培育文化科技新業態。建立駐園企業準入機制,鼓勵引進新媒體、云會展、網絡游戲等文化內涵豐富、產業附加值高的“文化+科技”創新融合類企業,營造數字文化新技術應用場景,增強文化經濟發展新動能。

      四是推動園區向多元城市空間轉變,構建市民生產生活“新范式”。文化產業園區建設要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產業園區既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又在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上作出表率。東城區提出打造社區、商區、園區、街區“四區聯動”文化創新融合場景,推動文化產業園區由單一的生產辦公載體向涵蓋生產、商業、文化娛樂、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轉型。未來,東城區將持續推動園區發展新業態,引導園區設立實體書店、圖書館、劇院、藝術館、博物館等文化新空間,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擴大居民文化產品消費試點,讓文化產業園區成為城市文化地標。鼓勵園區打破物理空間界限,推動傳統的“封閉管理”向“開放共享”方向轉變,進一步推動園區與商區聯動打造“前店后廠”的復合業態、園區與社區聯動打造“以人為本”的幸福園區、園區與街區聯動打造“和諧互促”的魅力空間,實現文化生產、商業消費、城市生活的有機統一。

      回到頂部 66a.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