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rce id="loave"><optgroup id="loave"><i id="loave"></i></optgroup></source>
    1. <ruby id="loave"><optgroup id="loave"><acronym id="loave"></acronym></optgroup></ruby>
      <cite id="loave"><li id="loave"></li></cite>

      <rp id="loave"></rp>
      <source id="loave"><meter id="loave"></meter></source>
    2. <rp id="loave"></rp>
    3. 文化部發布《“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

      時間:2017-05-10 【打印】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0日訊 文化部近日發布《“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從推出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活動、完善群眾文藝工作機制、培育和壯大群眾文藝力量、加強群眾文藝陣地建設管理5個方面,提出了繁榮群眾文藝的20項重點任務,明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經費支持、加強資源整合、營造良好環境、強化責任落實5項保障措施。

       《中國文化報》10日全文發布了該規劃。

       以下為規劃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和《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相關要求,結合群眾文藝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部署,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繁榮群眾文藝,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不斷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創作生產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組織提供人民群眾樂于便于參與的文化服務和活動。從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度出發,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鞏固社會主義群眾文藝陣地,推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堅持群眾主體。發揚黨的群眾文藝工作的優良傳統,充分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以基層群眾為服務對象和表現主體,堅持重心下移,完善扶持機制,引導群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鼓勵社會參與。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培育和壯大群眾文藝力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群眾文藝創作和群眾文藝活動,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通過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捐贈產品等方式參與群眾文藝工作。

       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撐作用,大力普及文藝知識,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活動,以優秀的文藝成果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不斷提高全民文化藝術素養。

       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立足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加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豐富和拓展群眾文藝題材、體裁、內容、形式和手法,使群眾文藝更加符合時代進步潮流,更好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群眾文藝工作網絡進一步完善,創作生產機制更加健全,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顯著提升,基本形成群眾創造活力迸發、優秀作品不斷涌現、人才隊伍日益壯大、文藝活動蓬勃開展的群眾文藝繁榮發展新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推出優秀群眾文藝作品

       1.組織創作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組織聚焦中國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中國精神的群眾文藝創作。繼續開展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群星獎的評獎工作,發揮國家級文藝評獎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國群眾文藝創作,推出一批優秀群眾文藝作品。依托各類全國性文藝評獎項目和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鼓勵群眾文藝作品積極參與和申報,形成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的集群效應。加強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工作,各?。▍^、市)圍繞重大節慶和紀念日活動,組織開展主題性群眾文藝創作;因地制宜,制定群眾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文學等專項創作計劃,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推出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和基層群眾生活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

       2.激發群眾文藝原創活力。堅持思想性、群眾性、藝術性、公益性相統一,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突出群眾文藝創作貼近群眾、生動鮮活、短小精悍的優勢和特點,著力增強群眾文藝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省級、地市級文化館確定年度選題和重點創作任務,每年推出一定數量、代表當地群眾文藝創作水準的原創作品。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推出更多易于推廣、易于普及的群眾文藝作品,讓群眾易學、易演。加強少數民族群眾文藝作品創作,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文藝創作水平。加強優秀群眾文藝原創作品征集。

       3.加強對優秀文藝作品的傳承創新。深入挖掘和提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思想和藝術價值,對優秀傳統民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作品等進行改編和藝術提升,并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創作元素。實施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移植改編計劃,鼓勵各地文化館(站)移植改編優秀文藝作品,開展惠民演出。

       專欄1 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創作提升

       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群星獎評獎。開展兩屆群星獎評獎工作,評選出40個獲獎作品,發揮群星獎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創作。

       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移植改編計劃。在獲得著作權使用許可的前提下,組織各地對專業文藝院團優秀作品和群星獎獲獎作品進行移植改編,推出100個優秀舞臺藝術作品,提供給基層公共文化單位演出。

       網絡群眾文藝作品征集與傳播計劃。依托公共數字文化工程,通過網絡組織征集、傳播優秀網絡群眾文藝作品,推出1000部原創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動漫等作品。

       (二)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活動

       4.搭建群眾文藝交流展示平臺。組織開展群星獎獲獎作品及優秀作品全國巡演,鼓勵各?。▍^、市)開展各地巡演和省際交流巡演。開展區域性群眾文藝交流展示活動,組織各級各類文藝匯演和城鄉群眾文化活動。推動群眾文藝作品供需對接,實現優秀群眾文藝作品有效傳播。依托對外文化交流項目和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推動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走出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5.打造群眾文藝活動品牌。充分發揮群眾文藝機構的骨干作用,利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開展經常性群眾文化活動,培育參與度高、影響面廣、深受群眾喜愛的品牌活動。創新群眾文藝品牌活動形式和組織方式,提升活動內涵,吸引群眾特別是青年人踴躍參與。充分發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群眾文藝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活動品牌。按照“精品、惠民、節儉、可持續”的要求,辦好中國老年合唱節、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中國農民歌會、送歡樂下基層等示范性活動,帶動各地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堅決防止出現強迫命令、走過場、盲目追求“高大上”等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問題。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惠民文化服務。

       6.積極開展藝術普及活動。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將開展藝術普及活動作為免費開放的重要內容,納入基本服務項目,常年舉辦公益性藝術講座、展覽和培訓活動。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普及推廣戲曲藝術,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廣大學生接受藝術熏陶,提升藝術鑒賞能力。

       7.扶持和引導群眾自辦文化活動。依托傳統節日,組織群眾開展各項節慶文化活動。充分發揮群眾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廣場舞、合唱、街舞等群眾文藝活動健康、規范、有序開展。鼓勵和扶持業余文藝團隊自發開展活動。發揮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帶頭人的積極作用,推動開展社區、鄉村、學校、企業、軍營群眾文化活動。

       專欄2 群眾文藝示范性活動

       優秀群眾文藝作品推廣活動。開展群星獎獲獎作品及優秀作品巡演活動,并將其納入各級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范圍,讓廣大群眾共享優秀文化成果。探索群眾文藝“走出去”路徑,向海外推介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組織開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加強建設管理,推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依托本地特色民間文藝資源,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普及推廣活動,帶動基層群眾文藝發展。

       “戲曲進鄉村”活動。對屬于國家貧困地區范圍的鄉鎮,每鄉鎮每兩個月配送一場以地方戲為主的演出,解決農民看戲難的問題,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

       “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每年舉辦一屆,集中展現全國老年群眾合唱活動的豐碩成果,吸引全國各地優秀老年合唱團參與。

       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每年舉辦一屆,著眼于培養未成年人藝術素養,提高合唱水平,吸引全國各地優秀少兒合唱團參與。

       “百姓大舞臺”網絡群眾文化品牌活動。依托國家數字文化網、文化共享工程·中國文化網絡電視等新媒體平臺,將全國地方特色突出、區域影響力強、普惠效果好的群眾舞臺藝術演出、培訓交流、展覽展示品牌活動,進行優質資源采集和網絡直播、展播及線上線下互動服務。建設特色網絡群眾文藝資源,納入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資源庫。

       廣場舞普及推廣行動。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各級文化館,組織創作適于推廣的優秀廣場舞作品,舉辦廣場舞編創人員培訓班,加強對各地廣場舞團隊帶頭人的培訓,開展廣場舞普及推廣活動,為基層提供交流平臺和展示機會,培育一批有導向性、示范性的廣場舞活動品牌。

       (三)完善群眾文藝工作機制

       8.發揮群眾文藝機構引領作用。各級文化館(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機構將繁榮群眾文藝作為基本職能和重要任務,加強與基層文聯、作協的溝通合作,統籌組織本地區群眾文藝工作,發揮引領作用。有條件的文化館可設立群眾文藝創作室(中心),開展創作活動,承擔區域內群眾文藝創作規劃、指導等工作,逐步形成分工明確、上下銜接的群眾文藝工作網絡。在有條件的社區、鄉村、學校、企業、軍營等建立群眾文藝創作基地,加強群眾文藝創作輔導。發揮文化館協會、群眾文化學會等行業組織在群眾文藝作品創作、活動開展、經驗交流、理論研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將中國文化館年會打造成為群眾文藝交流展示研討的平臺。

       9.健全群眾文藝創作機制。各級文化行政部門結合年度重大活動和中心工作,指導各級文化館(站)開展群眾文藝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注重發揮基層文聯、作協作用。建立群眾文藝創作人員采風機制,實現采風常態化。建立群眾文藝作品提升機制,為新創作的作品搭建演出展示平臺,加強交流研討,幫助作品打磨、提升。

       10.建立專業文藝幫扶機制。依托“結對子、種文化”工作機制,通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建立專業文藝指導幫扶群眾文藝的有效機制,引導專業文藝院團、藝術院校、文聯、作協對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和群眾文藝團隊結對幫扶。推動各級藝術院團全面建立基層聯系點制度,長期開展定點服務,培養和提升基層群眾文藝人才,輔導群眾藝術創作。

       11.加強群眾文藝宣傳推廣。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的作用,設置群眾文藝專題欄目,為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和人才提供展示平臺。積極探索和運用新媒體,創新傳播方式和手段,不斷提高群眾文藝品牌活動和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的影響力。依托國家數字文化網和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平臺,借助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載體,推動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廣泛有效傳播。

       12.運用現代科技推動群眾文藝工作。探索“互聯網+群眾文藝”創作與傳播新模式,制定并實施網絡群眾文藝創作和傳播計劃。鼓勵有條件的群眾文化活動場館、創作演出團隊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群眾文藝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鼓勵各級文化館(站)業務骨干、群文工作者運用網絡創作傳播優秀作品。鼓勵行業組織、互聯網企業等社會力量搭建各類網絡群眾文藝展示平臺,引導群眾文藝網絡社群健康發展。

       專欄3 群眾文藝工作機制建設

       群眾文藝創作采風計劃。建立群眾文藝創作人員采風機制,將采風與下基層輔導相結合,保證省級、地市級文化館群眾文藝創作人員每年都有不少于15天的采風時間,建立采風聯系點,定期進行采風成果交流匯報,支持采風人員創作相關作品并進行展示。

       專業文藝機構幫扶計劃。開展專業文藝院團、藝術院校對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群眾文藝團隊結對幫扶活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縣級文化館及鄉鎮文化站建立與專業藝術機構的聯系制度,開展藝術輔導,提升群眾文藝工作水平。

       群眾文藝網絡管理服務平臺建設。以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為依托,搭建群眾文藝網絡管理服務平臺,對群眾文藝機構、隊伍、作品及品牌項目等進行綜合智能管理,建立群眾文藝作品、活動項目、人才等資源庫,實現群眾文藝資源共建共享,有效對接群眾需求,提升群眾文藝資源的傳播效率。

       中國文化館年會。通過每年一屆的中國文化館年會,為群眾文藝作品交流展示、理論研討提供平臺,推動群眾文藝繁榮發展。

       (四)培育和壯大群眾文藝力量

       13.健全群眾文藝人才隊伍。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按照文化館功能、任務和服務人口規模,合理設置群眾文藝工作崗位,配備相應專業人員,建立科學合理的群眾文藝工作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建立群眾文藝專家庫,加強群眾文藝理論研究和評論工作,提高群眾文藝專業化水平。

       14.加強群眾文藝骨干力量建設。加強群眾文藝骨干隊伍培訓,促進藝術普及活動質量和水平提高。以各級文化館(站)業務人員為主,吸收基層文聯、作協創作人員和業余文藝社團骨干和業余文藝愛好者參與,建立群眾文藝人才信息庫。以國家級、省級群眾文藝評獎、項目申報、重大活動為依托,推出一批群眾文藝領軍人才、一批群眾文藝創作骨干。創新群眾文藝人才引進機制,在有條件的文化館(站)探索建立藝術家工作室。將群眾文藝創作人才培養納入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計劃,逐步形成一支門類較為齊全的群眾文藝創作隊伍。

       15.加強基層群眾文藝團隊建設。根據群眾文藝特點,積極發展群眾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文學等群眾文藝團隊。加強各級文化館館辦文藝團隊建設,引導管理規范、具備一定規模的群眾文藝團隊登記為文化類社會組織。發揮文化館(站)培訓和輔導功能,做好由文化館(站)指導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隊的管理和培訓工作,擴大群眾文藝團隊規模,通過星級評定等措施,促進規范發展。結合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軍營文化建設,培育積極健康、豐富多樣的群眾文藝團隊。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建立群眾文藝團隊信息庫,加大對各類群眾文藝團隊的扶持力度,加強內容指導和隊伍建設。鼓勵各地對優秀群眾文藝團隊予以表彰獎勵。

       16.發展和壯大群眾文藝志愿者隊伍。各級文化館(站)建立文化志愿服務機制,鼓勵和動員專家學者、專業藝術工作者參加群眾文藝工作,通過教學幫帶,提升群眾文藝工作水平。加強基層群眾文藝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注冊招募、服務記錄、管理評價、教育培訓機制。繼續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品牌活動,推進“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大地情深”——國家藝術院團志愿服務走基層活動、“陽光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計劃,發揮品牌活動示范引導作用。會同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開展文藝家志愿服務活動。

       17.加強群眾文藝行業組織建設。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支持中國文化館協會、中國群眾文化學會等規范發展。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群眾文藝行業組織,引導其更好地參與群眾文藝工作,助力群眾文藝繁榮發展。

       專欄4 群眾文藝人才隊伍建設

       群眾文藝骨干培訓計劃。依托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計劃,加大對群眾文藝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十三五”期間,對全國各級文化館館長、鄉鎮(街道)文化站站長進行系統輪訓,對群眾文藝創作、表演骨干人員進行專題培訓。

       優秀群眾文藝團隊扶持計劃。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搭建交流平臺、評選示范團隊等形式,培養一批長期活躍在基層、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團隊。到2020年,培育優秀群眾文藝團隊1000個,文化館館辦文藝團隊1萬個,經常開展活動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隊50萬個。

       文化志愿者服務計劃。推動各地開展以“大舞臺”“大講堂”“大展臺”為主要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繼續開展“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大地情深”——國家藝術院團志愿服務走基層活動、“陽光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計劃,加大對基層群眾文藝創作輔導、技能培訓和活動支持,配合開展文藝家志愿服務活動。

       全民藝術普及技能提升計劃。依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文化館(站)基本服務項目和內容,通過業務培訓、技能比武及交流展示等形式,提升群眾文藝工作者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依托各級文化館(站)、公共圖書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過集中辦班、基層輔導、遠程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面向不同群體的文化藝術知識普及和培訓服務。

       (五)加強群眾文藝陣地建設管理

       18.完善群眾文藝工作網絡。牢固樹立陣地意識,各級文化館(站)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群眾文藝健康發展。圍繞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各級文化館(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廣場、文化大院等群眾文藝陣地建設,建立覆蓋全國的群眾文藝設施陣地網絡。制定和完善群眾文化機構管理辦法和業務規范,明確各級群眾文化機構的功能定位、職責范圍和重點任務,確保群眾文藝健康發展。加強數字文化館建設,搭建群眾文藝創作和培訓的數字化平臺。推動各地辦好群眾文藝期刊、網站和欄目,提供交流展示平臺,拓展傳播渠道。

       19.加強群眾文藝陣地規范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各類群眾文藝講座、論壇、沙龍、讀書會、演出展覽、廣場文化活動等的引導和管理,建立“一會一報”“一事一報”制度。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強化對社會力量主辦的群眾文藝報刊、出版物、網站等群眾文藝陣地的管理。

       20.加強群眾文藝內容管理。建立健全群眾文藝作品和群眾文化活動評價機制,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鮮明地表達黨的文藝立場、文藝方針。做好重點選題和熱點敏感問題創作的審核把關,開展嚴肅的群眾文藝批評,謳歌真善美,貶斥假惡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群眾文藝生態環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切實加強對群眾文藝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繁榮發展群眾文藝納入地方“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納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總體安排,納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整體部署,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政治引領、把關。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根據本規劃制定實施方案,作為本地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重點任務加以推進。地市和縣級文化行政部門因地制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提出具體措施加以落實。

       (二)加強經費支持

       依托國家藝術基金等現有專項資金和基金渠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繁榮群眾文藝專項資金或群眾文藝創作基金,支持開展面向基層的群眾文藝項目及文藝活動,扶持重點作品創作。將優秀群眾文藝演出和展示活動納入各級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支持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傳播推廣和惠民演出。加強群眾文藝資金管理,制定經費使用管理制度或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堅決防止發生侵害群眾利益、浪費國家財產的問題。

       (三)加強資源整合

       依托縣級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加強城鄉群眾文藝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加強與文聯、作協、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團體和軍隊系統的群眾文藝資源整合。促進群眾文藝與旅游、體育項目相結合,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市場需求的群眾文藝項目,促進群眾文藝與旅游、體育等相關產業相結合。

       (四)營造良好環境

       按照中央關于文藝評獎改革精神,加強和改進群眾文藝評獎工作,切實提高評獎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機制的作用,引領各級文化館(站)加強群眾文藝工作。落實國家關于公益性文化單位改革的政策要求,支持文化館(站)開展群眾文藝工作。鼓勵和引導各類業余文藝社團、民營劇團、文化類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群眾文藝工作。加大對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和人才的宣傳力度,完善群眾文藝人才激勵機制,依法保護群眾文藝作品知識產權,擴大群眾文藝影響力和吸引力。

       (五)強化責任落實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承擔規劃落實的主體責任。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應將本規劃與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工作有機結合,建立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機制,將規劃實施情況作為對文化館(站)績效考核和評估定級的重要參考依據。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每年向文化部報告規劃實施情況,并負責對地市級、縣級文化行政部門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文化部適時組織抽查,推動規劃落實。

      回到頂部 66a.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