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規劃(2014-2020年)》
主要特點:
(1)該規劃是按照《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要求,編制的全國第一個省級文創產業空間布局規劃。文創功能區擬以全市30個市級文創集聚區和國家文化園區為主要載體,借鑒中關村“一區多園、政策覆蓋”的發展模式,著重加強各園區產業協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2)規劃首次明確了全市文創產業錯位發展的空間格局,在全面梳理各區域產業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體現區域特色,推動全市文創產業布局優化調整。
(3)規劃提出了產業融合、區域融合相統一的思路。規劃把握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兩大主線,驅動文創產業優質高效發展。在空間上突破行政邊界限制,在更大范圍內統籌整合資源,推動關聯區域協同發展。通過推動文創功能區建設,引領輻射津冀地區,促進產業鏈分工合作,推動首都經濟圈聯動發展。
核心內容:
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一帶、兩軸、多中心”的空間格局和“兩條主線帶動、七大板塊支撐”的產業支撐體系。
(1)一核:是以首都功能核心區為空間載體的“中心城文化核”,依托首都歷史文化和金融、總部資源,擴大北京文化、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2)一帶:是以中關村海淀園和石景山園為核心,向東延伸至朝陽電子城,向南延伸至豐臺科技園、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和亦莊經濟開發區的“文化科技融合帶”,是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教資源最豐富的集中帶,是落實文化科技“雙輪驅動”戰略的主陣地。
(3)兩軸:是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的東西軸和城市中軸線的南北軸。東西軸線利用創新和創意資源,著重提升“北京創造”中文創產業的數量和質量,南北軸線著重提升“北京服務”中文創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
(4)多中心:是以功能區和分片區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文創產業空間增長節點。如天竺文化保稅功能區、音樂產業功能區中的中國樂谷片區等。
(5)兩條主線:把握產業融合發展趨勢,規劃提出以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兩大主線貫穿文創功能區建設發展各環節,驅動全市文創產業又好又快發展。重點規劃建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區、動漫網游及數字內容功能區和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區。
(6)七大板塊:結合全市文創產業發展重點,主要規劃了文化藝術、傳媒影視、出版發行、設計服務、文化交易、會展活動、文化休閑等7個功能區板塊,包括天壇-天橋核心演藝功能區、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產業走廊功能區等17個功能區。